许多性格问题的根源
图片
本文编号 240725全文共有 4000 字如果觉得页面很长那是因为留言很多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人,性格会有点别扭和矛盾。
比如:
明明看起来充满自信,有时却又特别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中;
明明非常聪明,头脑很好,但却总是特别固执,不能接受一丁点的批评;
明明有很好的机会,却总是临阵退缩,不敢越雷池一步……
今天的文章,我想帮你梳理一下,这些问题可能的源头。
如果你自己有类似的问题,那么今天的文章也许能给你一切启发;如果你身边的人有这些现象,那么希望这篇文章,能帮你更好地处理跟他们之间的关系。
图片
我们从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开始聊起。
人活在这世上,有一个最基本的需求,就是确认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。只有觉得「我是有价值的」,我们才会有动力去行动,去跟他人交互,做各种各样的事情。
这种对一个人价值感的自我认知,在心理学里,就叫做「自尊」(Self-esteem)。
一个高自尊的人,会认为「我是有价值的」「我是有能力的」,从而会有更强的动力去面对挑战、解决问题。哪怕是失败了,或者遭遇挫折,他也不会产生自我怀疑,而是能够坦然地面对。
反过来,一个低自尊的人,很容易导向什么呢?自卑。
自卑的人,会有一种明显的「不配得感」。也就是说,他们会觉得自己「配不上」各种好的东西,会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,甚至会自我贬低。
面对一份优越的工作,他们可能会不敢去争取,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配不上;
面对一个喜欢的人,他们可能不敢去表达,因为会觉得不配得到对方的喜欢;
面对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的机会,他们往往会退缩,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意见是不重要的、不值得「浪费」大家的时间……
一个自卑的人,会经常觉得自己是渺小的、普通的,做事喜欢被动,喜欢顺从别人的指挥,也经常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渴望。
当然,低自尊不一定意味着自卑,也不一定全都是坏事。从另一个角度讲,低自尊也会带来一些好处,比如:
更容易听得进去别人的话,从善如流;
往往不会违反规则和破坏秩序,更安全;
容易表现出谦卑、平和的态度,具备更高的亲和力……
诸如此类。
图片
前面讲了,低自尊可能会导致自卑,那么是不是高自尊就一定是好事呢?其实不一定。
高自尊其实可以分为两种:健康的高自尊,以及不健康的高自尊。
一般情况下,自尊是由自我内在进行衡量和判断的。举个例子:你特别擅长某项技能,能够在做它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,也能够客观理性地把自己的成果跟别人对比,判断它们的优劣。哪怕没有得到公正的评判,你也有足够的自信,知道「我做得很好」。
—— 这就是一种「健康的高自尊」,它是一种正常的、理想的状态。
但是,除此之外,还有一种不健康的高自尊。心理学家 Michael Kernis 将其称为「异质性高自尊」 —— 这就是许多性格问题的根源。
那么,异质性高自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?Kernis 将其分为4种不同的类别。
以下详述。
1. 不稳定型高自尊。
这样的人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:他们的自尊水平不稳定。有时候会觉得充满自信,没有什么能难得倒自己;有时候又会陷入自我怀疑,产生自怨自艾的负面情绪。
很常见的「冒名顶替综合征」,就常见于这类人身上。
在日常生活中,他们往往显现出高自尊的一面:自信,笃定,充满激情;但当他们取得某些成就的时候,他们又很容易产生低自尊的心态:
我的成功真的是由我创造的吗?会不会只是运气好?我会不会被别人发现这一点?
因此,他们在生活中会承担不少压力,会比较容易过得「如履薄冰」。原因就在于:高自尊会带给他们探索和行动的欲望,但低自尊又会给他们带来较高的心理负担和焦虑,使得他们常常处于心情的「大起大落」之中。
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:情绪常常大起大落、明明很自信却又常常自我怀疑、明明很优秀却又很脆弱……他很可能就属于这种。
2. 防御型高自尊。
这种类型的人,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非常抗拒外界的否定,总是会下意识地进行「防御」,维护自己的感受、意见和形象。
你在生活中可能会见到这样的人:他们看上去充满自信,也能好好地跟别人沟通,但一旦涉及到某些比较敏感的地方,就特别容易产生非常大的反应,甚至勃然大怒。
又或者,他们总是对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非常笃定,一旦别人提出不同观点,或者指出他们错了,他们就会将其解读为「这是对我的攻击」,从而被激发起反击的欲望,哪怕对方是对的,也要维护自己的立场。
这样的人,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「敏感」,很容易把非常小的事情放大,看得特别严重,也很容易对很小的威胁产生巨大的反应。
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:没法接受批评,总是「嘴硬」,说话喜欢习惯性反驳,哪怕自己错了也不愿意在口头上认错……很可能就属于这种。
3. 依赖型高自尊。
这种类型,跟防御性高自尊恰好相反。如果说防御型需要的是「不被否定」,那么这种需要的就是「被肯定」。
属于这种类型的人,生活中可能会很「乐于助人」,热心于分享自己的经验、心得、见解,满足他人的要求和期望,从而从他人处得到反馈和认可,来确认和强化自己的价值感。
甚至,如果严重的话,这种倾向可能会变成一种「讨好型行为」,有时甚至会把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己还重。
所以,依赖型高自尊的问题,主要是让自己痛苦。这样的人,会感觉一直都在满足别人的期望,在符合外界的判断标准,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:特别需要别人的夸奖和肯定,甚至可能会为了刻意「迎合」别人而曲解和压抑自己,那可能就属于这种。
4. 不一致型高自尊。
这种就比较复杂了。它指的是:外显的自尊跟内在的自尊是不一致的。外表呈现出来的可能是高自尊,但内心深处其实并不认同这一点,可能存在自卑。
这种可能导向的结果是什么呢?是自恋。
什么是自恋呢?简单来说,就是一种超出客观现实的「自我感觉良好」 —— 也就是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,并希望受到外界的瞩目。
原因在于,这种内在和外在的不一致,会带来一种不协调的痛苦。为了消除和掩盖这种痛苦,他们可能会将矛头转向外界,通过从外界获得关于自己的积极感受和评价,来掩盖和抵消内心的自卑感。
甚至,如果严重的话,可能会导致他们去打压别人、攻击别人、操纵别人、贬低别人……通过这些方式,来强行让别人和自己觉得「我是比你们优秀的」,从而满足内心对于自我价值感的空洞。
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「NPD」(自恋型人格障碍)。当然,这就属于很严重的情况了,一般人不至于到这个程度。
图片
必须指出的是:健康的高自尊固然是好的,但可能不多。大多数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上面4种「异质性高自尊」的情形,只是组合和程度不同罢了。
它们源于什么呢?很大程度上跟我们成长过程中,所接受的「剥离」有关。
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,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;但是在成长过程中,我们周围的人,包括家人、老师、舆论……会不断地给我们灌输一个信息:什么样的人才是「好的」;你只有怎样做,才能成为一个好孩子。
所以,在成长过程中,我们会去压抑自己的天性,按照外界环境所要求和期望的那样去表现、去行动,以迎合他们的标准和需求。
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你恰巧做得还不错,很好地契合了环境对你的要求,那么你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剥离的感觉:你会觉得,那个满足他们期望的你,并不是真实的你。而那个真实的你,其实被「藏起来」了。
换言之:异质性高自尊的本质在于:你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,但这个有价值的,并不是真正的自己。
因此,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以上某种特质,是很正常的,并非一定不好。
我们要警惕的,只是被这种过度的异质性高自尊所主导和操纵,从而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。
图片
那么,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形,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这种状态呢?
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,那就是「讲故事」。
举个例子:你试图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,最终失败了。对此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。
一种解释是:这个任务我从来没有做过,缺乏经验,因此失败了;
而另一种解释则可能是:这个任务实在是太难了,换了谁来都不可能成功,本来就不应该让我去做。
这就是两种不同的「故事」。前者是一种主动的叙事方式,后者是一种被动的叙事方式。
再举一个例子:你遭遇了一次挫折,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读。
第一种解读是:我收获到了一次宝贵的经验,知道了这里有个坑,下次就可以避开它;
而第二种解读则可能是什么呢?这次失败让我非常丢面子,影响到了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,我的一世英名全毁了……
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。前者,把行动的主导权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上,把一切的经历看作自己的养分;而后者呢,则把评判的标准拱手交给了别人,任由别人评判和规范自己,在别人的目光下活着,为了迎合自己塑造出来的「理想形象」而行动。
不管你是否有意识到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其实一直都在「讲故事」。而往往也正是我们这种讲故事的方式,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左右我们对世界的认知,塑造我们的自尊状况。
因此,一个立竿见影的做法就是:当一个事情发生之后,有意识地留意一下自己对它的解释。问一问自己:
我对它的解释,是主动的,还是被动的?
在我构建的故事里面,掌握主导权的是我,还是外部世界?
如果你发现,自己有一个倾向,总是下意识、不自觉地往被动的方向去解释它,那么不妨试一试:换一个角度,从主动的视角去解释,重新讲述一个新的故事。
通过这种方式,不断地让自己转换视角,慢慢地让自己建立起这么一种信念:
我的生活并不是由别人决定的,而是掌控在我自己手里的。我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,去达到我想要的结果,改变我想改变的事情。
图片
最后,有3个简单的心理技巧,也能起到作用。
1)接纳
坦率、平和地接受「我」现有的一切。优点也好,缺点也罢,过去的成功也好,失败的经历也罢,这一切加起来,才共同造就了「现在的我」的存在。失去任何一点东西,「现在的我」都是不完整的。
要理解一点:生命中的每一个状态,都是当下最好的状态;每一个「我」,都是所有可能世界里面最好的「我」。
2)承诺
给自己一个承诺,告诉自己: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做到什么;我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想法、目标和计划。然后努力去实现它。
从小处开始,一步步前进,通过这种方式,积累信心、勇气和成就感,让它们成为你价值感的支柱。
3)感知
如同我在 这个容易忽略的思维方式,是改变生活的关键 所说的:我们的认知是由行为塑造的,而我们的整个人生,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每一个细微的日常行为决定的。
因此,尽可能把握住每一个当下,让自己去做想做的事、以及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。
当你把生活握在手中时,你才会感受到自身的重量。
图片
—— 闲聊时刻 ——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:
许多性格上的别扭、矛盾和脆弱,根源可能都跟自尊密切相关。
过低的自尊,可能会导致自卑,带来一系列问题。而不健康的高自尊,可能也会导致许多问题。
这种不健康的高自尊主要包括:
不稳定:时高时低,容易大起大落和陷入焦虑;
防御型:过于敏感,具有攻击性,自我封闭;
依赖型:依赖外界的反馈,容易追求满足他人期望;
不一致:内在和外在不一致,容易导向自恋。
如何解决这5类问题呢?可以通过「讲故事」的方式,将生活重构为主动的叙事,来提高和纠正自己的自尊感。
希望今天的文章,能帮你再扫清一些迷雾,解开一些疑惑。
————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:
这个容易忽略的思维方式,是改变生活的关键
锻炼大脑,这里有一套全指南
当你遇到困难时,请默念这5句话
你是否经常在「假忙碌」?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